民航资源网2018年10月23日消息:厦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海岛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特区之一。为了建设特区、发展经济,解决交通运输问题是一个重要方面。由于铁路、公路、水运交通受到地理环境、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航空运输和机场建设对厦门特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980年厦门被批准为经济特区,同年11月厦门特区管委会第一次办公会议就做出修复高崎机场的决议,得到福建省委、政府的支持。1981年2月下旬,民航总局修建局夏伯渊局长与福建省副省长张遗同志商讨厦门机场建设问题,随后又勘察了厦门高崎机场。
1981年3月,福建省政府和福州军区电报国务院请求批准利用外资修复启用厦门高崎机场。4月11日,国务院万里副总理视察厦门特区并召开会议,决定由民航总局提出方案后报国家计委。同年4月24日,国务院、总参和民航总局批准修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81年4月27日国办发(1981)42号文,民航总局指示所属机场设计研究所立即对厦门机场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研究报告。5月下旬,民航总局吕飞哲副局长视察厦门高崎机场,机场建设工程开始按基本建设程序展开。
为适应中国民航快速发展要求及大陆与台湾空中直航的潜在要求、促进厦门特区社会经济和城市规划的发展、进一步改善厦门的投资环境、改善机场原有设施、规模,厦门机场先后于1988年、1993年进行了机场一期和二期扩建工程建设。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地方自筹资金建设的机场,也是我国运用外国贷款建设的第一个机场。厦门机场以前所未有的建设速度,赢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赞誉,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机场首期工程利用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提供的优惠贷款,首期贷款530万第纳尔(约合1,800万美元)。这也是中国运用科威特政府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项目。
1987年,已经建成当时算是中等规模的厦门机场已经不能适应福建省、闽南经济开发区和厦门特区的发展,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扩建刻不容缓,可是,巨量资金从何而来?1987年厦门市计委专门打报告力陈机场扩建的紧迫性,厦门市政府成立了以副市长习近平为组长的“厦门机场扩建工程科威特贷款领导小组”,把当时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习近平市副市长的对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当时关键性建设时期的前瞻性决策和强有力推进,为机场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而长久的基础,而厦门机场对于厦门特区经济的腾飞又无疑起了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
副市长习近平极其重视机场安全运营生产。1987年6月17日,当时的厦门市副市长习近平在厦门民航站主持召开“厦门国际机场安全管理工作会议”,从加强组织领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强化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强化各部门沟通协作、服从机场统一管理,增强内部团结等,作了细致、全面且针对性强的部署。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尤其是对于机场这样的民航企业,没有安全,则一切无从谈起。厦门机场通航35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安全记录,这才有了突飞猛进发展的前置条件,此时,不得不让人回忆起当时习近平同志的高瞻远瞩和务实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