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沈飞郎斌:奋进十载筑就成长之路

中国航空报讯:郎斌是航空工业沈飞工程技术中心档案馆技术组组长,2010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进入沈飞公司档案馆工作,投身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专业之路已有十载。从早期的技术资料计划,到数字档案馆建设,再到型号档案进馆,他始终致力于档案与信息化融合的技术研究,坚持不懈地为航空档案事业拓展了一个又一个信息化新领域,曾荣获公司级个人三等功、4次青年岗位能手称号、6次先进工作者称号。

1.jpg

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创新档案技术工作2010年正是公司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时期,刚参加工作的郎斌迅速转变身份,快速熟悉档案管理工作,了解掌握了档案专业的标准和管理程序,并将档案专业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他和团队在原有航空兰台档案管理系统基础上进行升级,搭建了数字档案馆门户网站,注册档案系统账户3800余个,建立档案专题库,梳理了技术资料动态管理流程。经过郎斌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公司于2012年顺利通过航空工业一级数字化档案馆验收。

郎斌始终牢记母校“公、诚、勇、毅”的校训,保持着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作风。他在工作中不断升级航空兰台档案资源管理系统,带领档案馆技术组团队推行制度体系文件电子发放传阅工作,提高文件的发放速度,加快各单位职能响应速度,改变了文件传阅质控方式;推行设计更改文件电子发放工作,加快了技术资料传阅贯彻速度,减少了工程技术人员获取技术资料的时间;推行档案服务利用网络化,通过数字档案馆网站申请审批档案借阅、复制等档案服务,提升档案服务水平;航空兰台档案系统与PDM、PLM、OA、ERP、质量管理系统建立了数据接口,实现了与业务系统的信息交互。经过郎斌多年的工作积累,航空兰台档案资源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沈飞公司重要的基础数据源,成了工程技术人员信赖的、易用的权威数据源。

团队合作勇攻关课题创新获佳绩2018年,航空工业组织开展武器装备型号档案进馆工作。作为沈飞公司该工作的总体技术负责人,郎斌细化《航空武器装备档案进馆实施细则》,将型号档案进馆的标准要求与公司档案管理的标准体系进行对接,逐条分析核对进馆档案范围,完成了档案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施与配置。在解决总体技术要求的同时,郎斌迅速组建攻坚团队,精准对标,量化采集,地毯式核查移交档案,纠正错误近万条,保障了进馆档案的科学和完整性。总历时3个月的3个型号进馆,总计进馆文件超20万件,经过集团验收组严格细致的检查和评审,公司进馆工作得到了最高评价“良好”,成了全集团的档案工作部门的标杆。

郎斌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的同时,还善于总结提炼工作的创新点,积极投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活动。参与和主持的课题《航空企业数字档案馆研究与建设》获得辽宁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公司管理创新二等奖,《声像档案采集、利用和长期安全存储》获辽宁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基于数字信号的声像档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获航空工业档案馆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规范技术资料接收发放流程,提高接收发放准确率》获得沈阳市质量科技成果二等奖。他带领的沈飞档案馆技术组被评为公司服务保障先进集体。

荣誉已属于过去,未来任重而道远。郎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航空武器装备服务”的初心使命,以科学严谨、努力钻研的精神和积极拼搏、不畏艰难的意志带领和激励身边的同事共同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满怀激情投入新的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为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